游客发表
尊重自然规律、重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绿色原则,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该决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第十九项的规定,授权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的精神、根据实际的需要,适时地制定部分性质的法律,即单行法规。[19] 参见杨尚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1949-1990)》,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版,第518页。
[55] 参见赵一单:《论基本法律的程序性判断机制》,《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1期,第96-99页。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本质上都是在实现民主与效能的均衡,体现了一种对待全国人大立法效能的既有规范主义,又有现实主义的态度。[42] 张春生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而价值论意义的原则可能在规范论上并非原则,而是规则,但其具有价值论上的重要性,属于立法机关通过民主进程作出的重要政治决定。2.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常设机关的宪法地位内生性的效能不足回答了全国人大为何授权的问题,但为何向常委会授权则需要回到宪法结构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地位上分析。
[12]该次决议虽未冠以授权之名,但彭真在报告中明确向大会提出,可否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常务委员会……加以修改,作为草案公布试行……[13]由此可见,大会所作决定在实质上就是授权。这表明了宪法对全国人大授权其常委会的立场:界限暂且不论,但授权本身是可容许的。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体系中,法治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十是从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维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大命题,强调涉外法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和外交工作大局。推进涉外法治工作,根本目的是用法治方式更好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促进国际法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成果,推动新时代我国法治概念体系的范畴创新、概念创新、话语创新和方法创新,让人类法治文明创造的一切有益成果成为现代化中华法治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不竭动力。(三)法治重大概念群法治重大概念,是在法治核心概念、法治基本概念基础上形成的第三层次的关于法治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是对法治核心概念和基本概念的重大发展、理论拓展和范畴细化,在法学知识体系和法治理论体系中发挥着四梁八柱和添砖加瓦的双重作用。
公元前7-前6世纪,号称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毕达库斯在担任米提利尼城邦总督时,曾提出过人治不如法治的主张。[55]习近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
四是要受监督,这既是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也是对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制度保护。[23]五是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维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法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60]我们要从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出发,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挖掘法治新材料,发现法治新问题,提出法治新观点,创立法治新概念新范畴,提炼出具有学理性、体系化的法治新理论,概括出具有规律性、创造性的法治新实践,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概念体系不断丰富、更加完善。
我们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问题上的理论成果。[3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0页。在制度层面,法治主要是指概括了一系列法律制度、法律程序、法律机制和法律实施等内容的若干法治原则,包括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公开性普遍性明确性可预测性、法不溯及既往等原则。[29]这种以规范和调整社会生活为指向的法治观认为,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同时法治也为社会和谐提供重要保证。
[53]习近平:《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求是》2021年第5期。从狭义上说,法治是指政府应受法律的统治,遵从法律。
在理念层面,法治主要是指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的一系列理论、思想、价值和学说等,简约表述为法律之治(或法律的统治)。三是创立和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52]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二是整个法治概念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党的十七大作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决策部署。深化基层依法治理,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为此应当做到以下几点。[4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2015年,第3页。
推进法治概念体系守正创新,必须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法治中国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思想上理论上的重大创新,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科学定位、目标指引和战略谋划。
[4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281页。法治中国与富强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幸福中国等中国梦的核心要素相辅相成,共同编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
[2]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强调要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核心概念群中,最具主体性、标识性和代表性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中国、法治文明等概念。
[13]要求法制统一,严明执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来源:《世界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他在一系列关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讲话、文章、批示和论述中,从多种维度、多个层面、诸多领域全面阐述了法治概念的价值取向、深刻内涵、重大意义、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这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理基础。
3.法治中国和法治文明(法治世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问题的重要批示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这一全新概念。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看,不仅公平正义,而且平等、自由、民主、人权、安全、尊严、幸福、和谐等,同样是全面依法治国追求的基本价值和重要目标。
[44]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既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法治保障。四是从法治运行机制和实现方式的维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在法治重大概念群当中,法治功能至关重要,是法治存在具有正当性、合理性和必要性的直接证明和集中体现,是彰显法治价值、构建法治制度、运行法治体系、实现法治理想等的必然要求。二是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范畴,使之成为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5]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求是》2021年第5期。戴雪在《英宪精义》一书中首次较系统地提出,法治概念包括三层相互关联的含义:第一,法治意味着法律拥有绝对的至高无上或压倒一切的地位。例如,党的十二大以来的40年(1982-2022年),九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法制和法治(包括依法治X)词语出现的次数,可见下表。三、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法治概念体系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概念体系立意高远、话语鲜活、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概括起来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法治客体表明法律具体统治、规范、作用、治理、管理(包括治理管理过程中采用奖励、支持、处罚、整治等措施)的不同对象,是法治得以发挥作用的目标指向和具体形式。[4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2015年,第3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概念体系始终坚持两个结合,推动两个转化。特别规则应当接受公布的、明确的、稳定的和较为一般的规则的指导。
[5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0页。从人类文明角度来看,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人权等不仅是国际法治追求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中国法治弘扬和倡导的共同价值。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